90后夫妻禁欲上癮,35歲退休隱居,他們卻過上了幾十萬人羨慕的生活

這屆年輕人越來越不想奮斗了。

90后每天念叨最多的詞就是「退休」、「躺平」,不論這種抱怨是撒嬌還是對現實無力的逃避,總之,大家已經厭倦內卷了。

那到底要賺到多少錢才可以退休?

2017年胡潤報告表示,在北上深想要財務自由需要2.9億元。

騰訊前員工認為2300萬,也可以:

但是不要慌,已經有一批年輕人搞了個「財務自由」的平替,這個新思路或許可以幫到妳。

這個平替就是——fire運動!

這種方式的核心理念是通過降低物欲、抵抗消費主義,過極簡生活攢夠一筆退休基金,然后早早退休。

這筆退休基金的數目是妳一年生活費的25倍,退休后每年就靠4%的理財收益生活。

別以為聽起來不太現實,但是,真的有人這麼做了。

極簡生活、禁欲,或許其實沒那麼難。

美國有個女生叫Grace。

在上大學的時候,她和很多人一樣過著很放縱的生活。

常年熬夜、蹦迪、每天手機不離手,出入各種派對狂歡,家里經常有堆積成山的物品。

拖延、逃課、學習差……和很多中國普通年輕人差不多。

家里的衛生狀況也不樂觀,經常有很多亂七八糟的塑料袋、酒瓶,垃圾成山。

她喜歡購物,買了很多衣服吊牌都沒拆,又覺得自己沒衣服穿了。

那個時候,她的爸爸一直對她說要珍惜時間,不要這樣荒廢時間,要過更有意義的生活。

這樣邋遢、放縱的生活過了沒幾年,22歲的Grace就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雪崩——爸爸去世了。

她忽然明白,不能這樣了,要重新尋找生活的意義才行。

于是她四處旅游,到了歐洲、亞洲……

看了冰川、極光:

見到了更大的世界之后,讓她突然意識到以前的生活是如此經不起推敲。

她決定要找到讓自己內心平靜的生活方式。

而最令人感動的是,她在旅途中遇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半Ryan。

倆人經過了旅行的磨合和考驗,一拍即合,相處起來非常舒適。

在旅行結束后,他們一起回到了美國,開始工作。

沒過多久,她們就感到鋼筋水泥的大城市,是如此讓人不自在。

生活的巨大壓力令人身心俱疲,他們做了個大膽決定——搬到森林邊緣隱居。

為了環保,他們選擇了一座木房子作為居所。

看到了嗎?

木房子還有輪子,只要不想在這兒待了,就可以換個地方。

木房子雖然只有25平米,但優秀的收納功能完全滿足了倆人的日常所需。

房子是個loft,樓上是起居室,樓下是辦公區和休閑區。

廚房和洗手間都有,滿足日常生活完全沒問題:

吧台可以工作,也可以進餐,還能看書。最重要的是,窗外的風景那麼好看,做什麼都感覺心情很好呀:

一樓有沙發,可以招待客人、葛優躺:

臥室也超級好看,超大的玻璃窗可以把窗外的景色盡收眼底。

他們的作息變得很健康,晚上7點就上床睡覺,早上五點起來晨練學習:

隱居之后,他們也從繁雜的社交關系里解放了出來,每天拿起手機的時間很少,反而很注重交流和陪伴:

隱居的生活當然也有不好的地方,就是日常生活不太方便。

比如去超市購物需要驅車一個多小時,森林里晚上斷電很早,日常飲水也需要自己解決。

沒有社交、沒有更多娛樂活動。

每天都需要自己做飯、清理洗碗池,生活、工作都需要高度自律。

森林里有很多蟲子、蚊子,但對他們來說,遠離了大城市的喧囂一切都值得。

至少這樣的生活,是自由的。

他們偶爾燒烤:

在隱居兩年后,他們決定結婚,一輩子在一起:

在森林里生活,只需要很少很少的錢就可以自足的過下去。

在疫情期間,有幾十萬人羨慕著他們神仙眷侶、不被打擾的生活。

退休或許真的沒那麼難。

當然也不容易,畢竟真正的退休生活,仍需要我們高度自律,需要我們反抗消費主義,它或許比打工還難以堅持。

如果Ryan夫婦的隱居生活讓妳覺得不太現實,那麼,我要繼續安利一個韓國的女性,她的極簡生活方式,或許也可以給妳一些啟發。

這個韓國妹子叫Sueddu,已經快三十了,她在過的就是當今年輕人最向往的極簡生活。

她租住的公寓并不大,剛好適合一個人獨居。

房間布置的非常簡潔,傢俱顏色都是灰白黑。

當季的衣服也只有夠穿的幾件,主要全是棉麻,非常舒適:

家里干凈整潔,不需要的東西全部都清理了出去:

廚房也非常簡約,沒有花里胡哨的網紅廚具。

她說,精神世界越滿足的人,需要的物質就越少。

儲物間里也很整齊,有書籍、冬天的衣服,還有一些再也不想用的化妝品:

斷舍離的核心是,把那些我們以為自己需要,其實根本用不到的東西都清理出去。

只有不被物欲控制的人,才是自由的人。

她嚴格控制衣服的數量、把那些費錢又不常用的化妝品鎖進了柜子,以前經常亂買的小雜物都通通清理掉了……

Sueddu認為,空間的意義或許不是存放物品,而是存放一個人自由、有序的靈魂。

房間變得空了,她也感到自己好像變得更加輕盈了。

禁欲,或許就是減負最好的辦法。

這樣的生活方式,真是方方面面都透著自省和純粹啊。

不光是國外的年輕人開始過禁欲生活,中國也有很多年輕人開始抵抗消費主義,過簡單自在的生活。

去年,石家莊的90后妹子喬桑,也因為奉行「拒絕消費主義」的生活方式爆火。

在一次搬家時,她意識到自己的東西實在太多了。

于是,她清理了大量的物品,把那些非必須的生活用品全部舍棄。

最終,她的新家是這樣:

整個房子只留下最必須的傢俱,分別是餐桌椅、沙發、冰箱等等:

一個人躺在房子里,是這樣:

除了傢俱,她還清理了很多衣服。

不常穿的、花里胡哨的……通通處理掉,現在,她的衣柜看起來真的好清爽:

鞋子也就剩下3、5雙:

一人一貓一屋,簡簡單單也更容易打掃了:

現在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輕松,生活也更輕盈了。

沒有了那麼多的物欲,她變得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東西,比如運動、閱讀。

其實,她在很久之前和很多人一樣,喜歡囤積東西,家里總是很亂。

她總是想賺錢買更多的東西,到處血拼,經常買買買。

衣服、鞋子、包包,堆積成山。

家里到處是都沒開封的健身卡、美容卡、化妝品……

消費主義蠶食了她的心智,她覺得自己就像陀螺一樣,在為一些根本不需要的東西忙碌、轉動。

最終,她意識到這樣不妥,開始整理自己的人生。

她決定自己做飯,鍛煉,舍棄購物。

買那些沒那麼新鮮的蔬菜,過極簡的生活。

她學會了不持有,把那些對物欲的專注,轉移到自己身上。

妳看,人輕松活著,其實只需要很少的東西就夠了。

《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》的作者說:

「整理不是人生的目的,要把更多時間和熱忱,投注在真正心動的事上」。

是啊,消費主義讓我們誤以為人生就是要擁有更多才叫「好好生活」。

其實,大可不必。

身邊已經有很多人在努力積攢更多本金,用利息來維持日常生活。

即便這樣的生活看著清苦,但實際上,這也是另一種程度上的覺醒。

生命的意義并不只是消費,或許按照自己的本心過日子,遛狗養貓、散步健身、養花閱讀才更積極呢。

活在自己熱愛的一切里,才是最適合自己的。把那些冗余、繁雜的物品撥開,才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麼。


用戶評論

2023/6/8 9:40: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