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安置房不住,7旬老夫妻隱居深山,生活是啥樣子

周末,攝影師和幾個朋友相約去華陰市金巖溝游玩,沿著242國道驅車前行,幾個小時的駕駛甚是疲倦,在一處地勢較寬的地方停車小憩,沿公路不遠處的的土崖上有幾戶人家,攝影師趁著大家休息之余拎著相機去到農家看看,院子沒有院墻兩邊是廂房中間是主房,比兩邊廂房高出許多,院子呈u字狀,遠遠就能看清院子里的狀況。圖為李老師的沒有院墻的老院子

隨著安置房的不斷完善,大多數山區的農戶已經搬遷到新規劃的村子里了,攝影師和朋友順著小坡走進院子里,院子里靜悄悄,還以為這又是一座無人居住的空院子,當攝影師和朋友在院子里轉悠一會,準備離開時,一位老人從西邊的廂房里走了出來。圖為李老師家養的小花貓警惕地打量著不速來客。

老人姓李,今年71歲,他和老伴都是鄉村退休教師,李老師對朋友說他的教學經歷還是比較坎坷的,他從高中畢業后,就在村子里當出納,後來當了一年生產隊長,在他當隊長期間,鄉辦石料場招收篩石工,他場里被點名招收,他從一名篩石工做起,直到車間主任帶領100多人完成運輸、篩選、裝車發運。當他在石料場干的有聲有色時,他的哥哥讓他去應聘民辦教師工作。圖為李老師在給朋友講解老房子的變遷史。

他的哥哥讓他報考鄉村民辦老師,當時,他十分不愿離開石料場,他的哥哥是位民辦老師,由于文化程度低,被末位淘汰,他的哥哥不服輸「我的文化程度低,有文化程度高的妳們招聘嗎?」「只要文化程度高,能考試通過的,我們就聘用。」當時主管教育的鄉干部這樣答復李老師的哥哥。圖為李老師的老伴在洗鍋刷碗收拾家務。

李老師為了替哥哥爭口氣,經過筆試、面試、試講等環節順利應聘為一名鄉村民辦老師,李老師辭去了砂石場的工作做了一名鄉村民辦老師。他當了老師后還收獲了自己的愛情,他和在同一山村學校教書的妻子相識、相知、相愛組成了家庭,兩人從朝氣青年直到兩鬢白發暮年,一直默默堅守在山村小學這塊沃土上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。圖為李老師的家雖然樸素卻干凈利落充滿溫馨。

李老師和老伴兢兢業業教書育人,由于夫妻兩教書成績優秀,他兩在2008年轉為公辦老師,這也是對他兩的工作最大的褒獎,李老師說,他做了幾十年的教師,沒有在城里學校教過一天的書,可是他為了每個山區的孩子能夠接受更多的教育,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,經常是兩腳泥濘去學生家里走訪和家長促膝長談。圖為李老師自己種的青菜。

李老師和老伴為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書育人中,他兩只生育了一個兒子,兒子現在在城里工作,育有一兒一女,兒孫十分孝順,經常買些吃的喝的回來看望他老兩口,去年,落實山村遷移安置政策,他和老伴在鎮上分得了一套安置房,兒子幾次勸他搬進安置房里生活,他一直不同意,說是住在老院子里舒暢。圖為他和老伴種植的土豆。

李老師已經退休10年多,他堅守著老房子,他說,他原來的房子不是在這里的,是在另一個山溝里,進出只有一條羊腸小道,那是老祖先留下的房子,傳說,明末李自成在潼關與朝廷駐軍經過多次激戰后,遺留下的傷殘士兵,為躲避朝廷官兵抓捕居住在深山老林,後來這些傷殘農民軍就再次長期生活下來,在30多年前,為了方便村民生活,他們散居在老林里住戶才逐漸搬到一起。圖為李老師養的蜜蜂。

現在幸運遇到國富民強太平盛世,上級部門為了農民享受更好地生活環境,在鎮子上為一些村民建設了遷移安置房,李老師說,這是在多年前農民都不敢想象的事情。「妳為啥不搬遷呢?」「我從小生活在山區,喜歡這里的寧靜與一草一木。咱也像陶淵明那樣'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'的逍遙自在生活,哈哈哈哈」,李老師笑著對朋友說到。圖為李老師老兩口帶著攝影師參觀他的菜地。

攝影師跟著老兩口穿過兩座房子的台階過道,踩著石頭爬上一個小陡坡,進入李老師的菜園子,菜園子里芹菜的樣數挺多的,有黃瓜、豆角、西紅柿、大蔥、萵筍,緊挨菜園子是一片玉米地,玉米已吐露紅穗。李老師說,這些青菜和玉米都是他和老伴種的。沒事了就在地里鋤鋤草,澆澆水看著些幼苗漸漸成熟,心里特別舒暢。

李老師一邊和攝影師聊著天一邊查看地里的黃瓜,熱情好客的李老師摘了幾根黃瓜送給攝影師,攝影師再三婉言謝絕,還是難敵老人的熱情,不好意思地接住了幾根黃瓜。

李老師說,地里種的青菜他兩口子根本吃不完,在地里干些農活主要是為了有事做打發閑余時間,權當鍛煉身體,只要兒孫一回家,臨走時,車里被各種青菜塞得滿滿的。家里還有十多箱蜜蜂,一年能搖幾十斤蜂蜜,偶有,老朋友來,就送給他們。這里只有兩家住戶,鄰居已搬遷到鎮上了,房子周圍的地也不種了,他現在院子周圍河坡上的土地上任他隨便耕種。他調侃道,他是這里的山大王。圖為李老師種的西紅柿。

李老師說這里沒有無線信號,看不到電視不能使用手機,要想使用手機必須要走到山口的高出,李老師經常自娛自樂拉一段二胡,老伴是他唯一的忠實聽眾,老伴還時不時和曲一段,真是「夫唱婦隨」令人羨慕不已。

攝影師和同行的幾個朋友在李老師家呆了一會兒,由于時間的關系,又要匆匆上路,熱情還可的李老師非要把幾個朋友送到車跟前,又聊了一會才一一道別,大家在車里紛紛議論李老師的生活方式與對生的態度,羨慕老兩口與世無爭遠離塵世宣泄悠然自得的生活。妳想過自己老了后選擇啥樣生活方式嗎?歡迎留言探討


用戶評論

2023/6/8 10:38: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