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鮮,一個占地面積不大、卻又略帶「滄桑和神秘感」的國家,內在的獨特個性,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,想去一探究竟。
去朝鮮旅游,很多人想去,卻不知道怎麼去?
其實一點也不復雜,因為目前去朝鮮無法背包自由行,只需要找個靠譜的旅行社,不需要做攻略,不需要訂酒店,不要兌換貨幣,一切聽從旅行社安排就行了。
01
我的朝鮮之旅源于我的一位朋友,用他的話來說,仿佛穿越回了八十年代,聽起來朝鮮各方面都不怎麼好,但去了就感覺「不虛此行」,總會有別樣的收獲。
2019年,一個機緣巧合的機會,跟隨父母一起去朝鮮,正巧我工作也不忙,于是休了年假,跟他們一起踏上那片充滿未知的國土。
因為朝鮮尚未開放自由行,只能報團旅游,隨行人員的年齡都偏大,所以提前一天去了丹東,順道參觀了鴨綠江和斷橋古跡,第二天乘火車去平壤。
常規的旅行團有兩種選擇,一般是四天三夜,或是五天四夜,費用在3000-4000元不等,當然也可以專門定制團,天數不等,只是費用不是一般的高。
我在朝鮮的開城遇到了一個德國人,他說已經來朝鮮旅行七八次了,每次都去不同的地方,當時就很難想象,一個德國人為什麼會對朝鮮文化如此癡迷。
從丹東出發后,不一會就到對岸的新義州,在丹東過海關很快,到了新義州就瞬間變了樣。
過關的時候,朝鮮工作人員上來檢查我們的護照和簽證,以及攜帶的物品,主要是相機有沒有GPRS的功能,整個過程持續了約兩個小時,火車才緩緩開動。
雖然只有一江之隔,到達新義州時,手機信號已經很弱了,離開時就完全斷掉了,所以「手機」在朝鮮也只剩下「拍照和儲存照片」的功能了。
綠皮火車比較陳舊,但并不影響大家對沿途風光的濃厚興趣,窗外的景色就像穿越了半個世紀一樣,回到了「80年代」大家熟悉的中國。
路邊沒有熱鬧的街道建筑,沒有高大的廣告牌和川流不息的汽車,都是一些寫在墻上的宣傳標語,雖然看不懂,但也能猜出個一二,最吸引大伙的就是田園風光。 大片大片的水稻田,一根根的木頭電線桿,田間插有標記用的紅旗,遠處農夫正牽著黃牛在耕地,村民們一字排開,忙著插秧,這熱鬧的場景,像極了八九十年代的中國農村。
導游介紹說:
他們的水稻產量并不高,畝產只有400斤,因為不施化肥,純天然耕種,所以長相并不怎麼好看。
我當時覺得,一個國家糧食不夠,其實不缺勤勞的農民,缺的是先進的農業耕種技術。
朝鮮目前還是實行的集體主義和計劃經濟,農民種出來的糧食都歸集體所有,所以干農活都是一起行動。
在火車上看到一輛腳踏車前面放著一個車棚,很像我們這邊大街上賣烤紅薯的三輪車。
列車員大都是年輕的漂亮女孩,推著一個黃色的小推車賣東西,我要了一款汽水,令人意外的居然是日本的牌子。
要知道日本游客過來旅游可比我們要嚴多了,需要經過層層審核。這汽水也不便宜,16元一聽,里面有些真果粒,味道還是挺好喝的。
火車軌道旁的民居都是清一色的白色和藍色,特別是靠近鐵路的一邊,應該是特意刷過的,路過村莊還能看見朝鮮的孩子,跳起來向我們揮手。
從新義州到平壤, 雖然只有200多公里,火車卻開了5個多小時,可能是因為觀光專列的原因吧。
速度慢也不是壞事,正好有利于沿途想拍照的游客。
到達平壤已經是晚上了,只能先吃晚飯,晚飯很有特色,有自助餐的感覺。
羊角島酒店
02
我們下榻的是羊角島國際酒店,90年代開始建設,所以整體外觀比較宏偉大氣,內部設施說實話,比較一般,很多都是九十年代的風格。
在路上,導游一直強調可以酒店附近自由活動,但不要離開酒店大門單獨行動,出去有事也要在導游的陪同下才行。
簽證和護照都放在導游那邊,萬一出事了,無法證明我們到底是什麼身份,雖然聽起來有些官方,但確實是保護我們。
每個旅行團,不管人多人少,都會配有兩個導游,一個實地解說,一個監督大家行為,外加一個專門開車的司機。
平壤作為朝鮮最繁華的城市,并不像別人說的條件有多落后,從酒店窗台向外望去,還是有很多的高樓,也有很多路燈,但跟我們發達的一二線城市的夜晚比起來,還是有區別的。
第二天,就是正兒八經的旅游了,還是有些期待。
因為是團隊旅游,很少能跟普通的朝鮮老百姓交流,但在大巴車上,還是可以看到很多的朝鮮人,有等公交的,有騎腳踏車的,也有三兩成群的路人結伴而行。
他們的髮型和服飾都差不多,簡單樸素。也有提著公文包、穿職業裝急著趕路的,導游說,有工作的人才能穿職業裝,衣服有時也是身份的一種標簽。
男人大都理的小平頭,女人基本上都會把頭髮扎起來,大都穿著高跟鞋,套著棉襪,中規中矩的,很像小時候父母的裝扮。
一路上,汽車并不多,私家車就更是少了,朝鮮是集體分配制,只有對國家有重要貢獻的才能分到汽車,步行和騎腳踏車的,大都是普通人,背后都背了個小包。
中午去酒店吃飯,服務員都化了一些淡淡的妝,服務態度和禮儀給人的感覺非常規范,應該經過了非常嚴格的培訓,有外交禮節的標準,把我們當成了最重要的外賓。
足以看出來,朝鮮人民對國外來的游客非常友好,尤其是中國游客,服務和食材都是他們認為最好的。
去學校和少年宮看小朋友們跳舞,雖然他們稚嫩的臉上,笑容有些僵硬,但確實跳得非常好。
經過詢問才知道,他們都是上午半天文化課,下午根據興趣愛好來培養特長, 能歌善舞的姑娘已經成為朝鮮對外的一張名片。
小朋友們的演出非常盡力,結束后很多人會買一些文具零食送給孩子們,但他們不會接受,用手指向一邊的公共區域。
那是統一擺放觀眾贈送物品的地點,已經堆積了一部分,看來當天還有別的旅游團隊來過。
旅行團每天吃的都是團餐,只要妳的飯量不大,都能吃飽,團餐每天都不一樣,讓我記憶深刻的是:
特色烤鴨,銅碗飯、泡菜、酸辣爽口的冷面,20塊錢一碗,雖然有些小貴,但確實很好吃。
再配上他們當地的大同江啤酒,吃得算是非常好了。尤其要表揚的是他們的人參燉雞,真的美味,還有炒土雞蛋和土豬肉,味道出奇地好吃,可能跟不喂飼料有關吧。
手機在朝鮮是沒有信號的,但酒店下面的小賣部有國際電話,缺什麼東西可以去小賣部買,那里沒有人民幣的標價,只有看不懂的朝文,所以買東西有時要問那個多少錢,服務員說多少就給多少錢。
不過不要擔心,他們商品都是統一供貨,統一售賣,不會亂開價,因為都是國營商店,覺得合適就買,不合適就不要了,不會出現強買強賣。
當然,也有很多我們國內的商品,比如康師傅方便面等,我問了一下價格,要12塊錢一桶,可比國內高多了。
在朝鮮消費不需要兌換朝鮮幣,直接用現金就可以,當然美元,歐元他們也會收。
酒店的電視真不怎麼樣,只能看朝鮮的一個電視訊道,還能搜到畫面不怎麼清晰的中央電視台和鳳凰台,沒有別的娛樂節目了。
可能中國游客去的比較多,很多餐館都是中餐的標準,酸辣爽口的泡菜每餐都有。
在朝鮮,金融機構很少,大部分的高大建筑都是居民樓,工廠和學校。
03
去中朝友誼塔,為表敬意,都會買一束20元的鮮花,塔內還存著10本烈士的花名冊,周圍有蘊含內容豐富的壁畫,記載著朝鮮一路走來的艱辛。
乘坐捷運也是旅游中必不可少的一項,據說是他們是當年參觀了北京的捷運,後來回去照著我國和俄羅斯的捷運標準建設的。
最大的深度有200米,平均深度在150米上下,除了因為山多的原因外,還兼具防空洞的作用。
朝鮮的大街上沒有什麼廣告牌,很多狀態飽滿的人物畫像和隨處可見的紅色標語。
他們是計劃經濟,所以大街上的商店很少,每個月會發放供應券,大家憑券去換取生活的物資,所以類似我們以前的供銷社很多。
捷運里也同樣沒有廣告,報亭倒是不少,很多人在等捷運的同時,利用閑余時間看看報紙,關心一下國內新聞。
唯一讓我疑惑的是,捷運沒有到站的播音,不知道是臨時壞了還是根本就沒有,也有可能跟他們兩條捷運站站點不多有關(最長的路段也只有8個站點)。
在萬壽台觀光的時候,碰到一對新人結婚在拍照,導游說,對面是一位軍人,他們會在結婚登記之前來這里合影留念,代表著對祖國的忠誠。
人民大學習堂,其實就是國家型的圖書館,里面有很多的書,也有很多的自習室,附近也能看到談戀愛的小情侶,雖然有說有笑,但舉止有度,沒有靠得太近。
朝鮮實行的是免費教育,少年宮里有各種各樣的興趣班,孩子們來這里上課也是免費的。
當天下午給我們介紹少年宮的歷史,就是一位12歲的小朋友,小姑娘落落大方,非常值得表揚。
報團的時候,就知道有個大型表演叫阿里郎表演,在五一體育館,票價是每人800元,是事先加在旅游團費里的。
雖然票價感覺有點貴,但看過表演的人都說「非常值得」,它的場地和規模非常龐大,可以容納1萬多人同時進行表演,觀眾席可以容納15萬人。
對面站台上有許多的學生站在那里,我原以為他們也是觀眾,後來才知道他們是充當大液晶屏,變換的大型圖案板,就是這些學生通過不斷地舉牌來達到效果。
演出時間有兩個多小時,大致介紹了朝鮮的演變過程,場面宏大震撼,期間還燃放了煙花。
參演的人很多,有專業的表演人員,也有各行各業的群眾演員,小朋友們的人數也很多。
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,演唱我們國內歌曲《五十六個民族》的時候,對面屏幕上全顯示的中文,總體來說票價還是值得,畢竟有那麼多的演員參與。
04
朝鮮之旅,如果不需要買紀念品和朝鮮特產的話,整個旅途不需要花額外的費用,有幾個自費的場地可去可不去,不過開城200元的人參燉雞湯還是建議大家去嘗一嘗。
五天的朝鮮游,接近了尾聲,收拾好行李,到達了平壤火車站時,突然有種不舍的感覺油然而生,似乎還有些意猶未盡。
我想可能有生之年,還會再來一次朝鮮吧,只是不知道是何時而已。